2022.10.21 15:00 星期五报告会
张蕾 北京大学 蒙古高原西部地壳Lg波衰减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2022-10-18

蒙古高原西部地壳Lg波衰减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张蕾 博士

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022.10.21(星期五)15:00,理科2号楼2821

同步线上(腾讯会议号:524-7569-5009

报告摘要:

蒙古高原西部位于南部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变形和北部贝加尔裂谷伸展拉张变形的过渡区,在新生代经历了强烈的陆内变形和活跃的岩浆活动,发育有大量的大型走滑断层。20世纪以来,其南北缘的大型走滑断层发生了38.0级以上的大地震。由于该地区观测资料的缺乏,其新生代陆内变形、地震活动和岩浆活动的成因目前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蒙古地区宽频带地震观测资料的增加,其地震波速度及各向异性结构成像结果逐渐丰富,但高精度的衰减结构仍然比较缺乏。地震Lg波是大陆地区区域地震范围内(2^°30^°)高频地震图上最显著的震相,对全地壳采样,其衰减对地壳温度、部分熔融和裂隙等十分敏感。我们利用美国里海大学2012年至2016年间在蒙古高原西部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台阵资料和中国西北地区宽频带数字台阵资料相结合,提取Lg波振幅谱,利用单双台联合反演的方法,构建了蒙古高原西部宽频带高分辨率地壳Lg波衰减模型。在Hangay地隆的东北部和戈壁阿尔泰西部我们观测到强烈的地壳Lg波衰减,与地壳低电阻率异常、低S波速度、高热流值和火山活动密切相关,可能指示了热物质向上运移导致的壳内部分熔融。结合多种观测,我们认为Hangay地隆的新生代隆起是软流圈物质上涌的结果,Lg波强衰减区域指示了小尺度软流圈物质侵入地壳的位置。侵入地壳的热物质对地壳结构进行改造,导致了该地区强烈的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

报告人简介:

张蕾博士于201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并于2022年加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亚地区的岩石圈结构成像与构造解释,以及非常规地震事件的监测研究,在JGRSRLIJES,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