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2021-10-14

丁林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我是1984年来到北京大学学习的,当时所学的专业是构造地质与地质力学,我们这个专业和地震地质专业要上一门课,叫固体力学基础,当时是丁中一教授给我们讲的,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就是王仁先生等编的那本被我们专业称为 “红宝书“的《固定力学基础》,这本教材是我国地质院校第一本力学与地质学紧密结合的教科书。这门课程是我固体力学知识的启蒙,后来还学习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有限元方法等。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北大的构造地质专业与其它院校构造地质专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有很好的力学根底。

  固体力学其实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这本启蒙书写的非常好,有理论、有地质应用案例、有例题、有习题,后面还给习题标准答案,所以做作业不成问题,都能作对!所以大家学起来兴致非常高。这本书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给我这个构造生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力学基础,这些基础知识对我以后的科学研究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北大毕业后到现在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去读硕士研究生,当时老师钟大赉院士让我去做云南滇西高黎贡山断裂研究,高黎贡山断裂是一个南北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它西侧有很多的北东向晚新生代拉张盆地和火山岩,东侧怒江地区是挤压推覆断裂系,南部有畹町左旋断裂。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构造体系,根据我在北大学习的力学知识,认为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构造体系,是印度板块斜向挤压的结果。于是,我就动手做了一个当时还很时髦的光弹实验。用明胶、甘油和水做成一个弹性体模型,然后刻上高黎贡山和畹町等断裂,根据地震机制解结果,以NE50度挤压模型,最后得到主应力轨迹。该模型很好的模拟了高黎贡山右行走滑断裂和可能共轭的畹町左行走滑断裂,也很好地解释了配套的腾冲拉张盆地群和怒江挤压断裂系,认为他们应该是统一应力场的产物。小试牛刀,令导师刮目相看!

  第2个例子我想讲的就是,后来我研究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预测在碰撞带南缘应该有一个前陆盆地,但一直没有发现,有多种解释:碰撞太快没有发育,曾经发育后期完全俯冲到欧亚大陆深处了,或高原隆升太快全剥蚀了。根据弹性力学的单臂梁弯曲理论,如果认为西藏岗巴定日残留海是隆后盆地,那样喜马拉雅北侧的拉轨冈日山应该是前隆,前陆盆地系统的前渊盆地应该位于拉轨冈日山以北,根据后来的发现,在此地区找到大量的残留新生代盆地,最后证实是前渊沉积,上述发现完善了雅鲁藏布江碰撞周缘前陆盆地系统,为解决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时间和过程奠定了基础。大道至简,强大的理论武装发挥了巨大的预测作用!

  固体力学等课程给了我很宝贵的力学基础,使我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做得非常顺利,有很大的帮助,我想借此机会感谢王仁教授和北大对我的培养,特别是王仁教授这个教材,给我的力量!谨以此文纪念王仁院士诞辰百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