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15:00 星期五报告会
张慧茜 北京大学 地磁日变信号在中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上的应用:贫水的大陆地幔过渡带

2022-10-29

地磁日变信号在中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上的应用:贫水的大陆地幔过渡带

张慧茜 博士

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022.11.4(星期五)15:00,理科2号楼2821

同步线上(腾讯会议号:524-7569-5009

报告摘要:

水可以显著改变地幔矿物的熔融状态和流变学性质,是影响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地幔过渡带(410-660 km)因其出色的储水能力,成为了地球深部最具潜力的“水库”,但不同研究探测到的过渡带含水量往往差异较大。岩石电导率对矿物含水量较为敏感,如果能够获取中上地幔准确的电导率模型,就能有效约束过渡带含水量。课题组结合全球地磁台网观测资料和电离层模型,针对地磁日变信号发展一套交替反演电离层场源结构和地幔电导率分布的方法,攻克了日变信号场源空间形态复杂难以应用于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的难点,提高了模型对地幔过渡带的分辨率。研究发现全球上地幔电性结构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一性,尽管电导率的三维分布对单台站日变信号的解释影响较大,但全球数据的共同反演能够有效恢复200-600 km深度范围内的电导率背景模型。大陆平均电导率-深度反演剖面表明地幔过渡带的含水量的上限为0.15 wt.%, 远小于瓦兹利石的储水能力。参与全球地幔反演的地磁台站大多位于欧亚和北美大陆,研究推测部分大陆下方的地幔过渡带尚未达到水饱和的状态。

报告人简介:

张慧茜,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雅博士后,2011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2017年获得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博士学位。2018-2020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电磁学天然源方法与地球内部电性结构成像。迄今为止,在Science Advances, EPSL, JGR, GJI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